9月21日,在会计学院逸夫楼309会议室,王爱国院长主持召开第二轮“智能会计”新专业论证实施推进会。王院长开门见山、高屋建瓴地廓清了三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上“智能会计”专业。因为植根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或者信息经济时代)的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尤其面对信息化时代“大智移云”技术的挑战,传统会计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甚至有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取而代之的危险,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都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因此以共建“智能会计”专业为抓手,实现传统会计改革的弯道超车正当其时;其次,为什么选择和新道科技合作。近段时间以来,主动和会计学院商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的科技公司有很多,最后我们选择和新道科技先行试水,就是看中了新道科技在全国业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新道科技过往校企合作培育新专业的成功案例,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王院长强调,后续我们秉承开放办学理念,并不排斥与其他科技教育公司合作的可能性和通道。产教协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发挥“1+1>2”的倍乘效应是会计学院始终坚持的理念。最后,王院长对下一步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了清晰部署,要求会计信息化部一周之内拿出“智能会计”专业的培养标准和核心课程体系,后续至少还有三轮论证会,包括分管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参加的论证会、教育部教指委有关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产业界标杆企业参加的论证会。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网络中心主任曲吉林教授和会计信息化部全体老师及新道科技山东分公司徐文峰等人。大家本着主动而为、干事创业、为学校“双一流”战略工程助力的热忱,纷纷建言献策。曲吉林教授认为智能会计并不能等同于大数据会计,不要过分迷信大数据,在新专业设置上要有宏观视野和严谨思维,并进一步对培养方案提出了建议;赵冠华教授提出了“一揽子”核心专业课程方案,强调智能会计专业应该侧重于管理会计,尤其是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进行业绩评价和风险评估是主攻的方向;牛艳芳副教授给出了智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初步方案和下一步的分工实施安排;石贵泉副教授强调新专业设置应坚持需求导向;滕晓东副教授认为,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考虑到合作伙伴当前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对课程的支撑,循序渐进,渐入佳境。其他参会人员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增强了落地实施性,在“智能会计”专业培育工程上,廓清了“为什么干”、“和谁一起干”、“怎么干”等诸多关键节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