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下午,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和科研处主办,会计学院承办的成长·成才大讲堂(220期):读最好的中国故事《红楼梦》,于燕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马瑞芳。本次讲座由会计学院院长王爱国主持,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的负责同志出席讲座,来自学校各个学院师生近300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马瑞芳先用几个红学界中的奇谈怪论引出大家的兴趣,同时将莎士比亚作品中与《红楼梦》中关于人物的描写作对比,突出了《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中的丰富与精湛之处。她引用一位英国著名汉学家的话来阐述《红楼梦》的内容,“小说无非是写人的五大事件:人的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从人生的五大事件出发来解读《红楼梦》中的林林总总。
宝黛二人的出生,在第一回中就写了。短短的十六个字,道出了宝黛二人的前世纠葛,也引出了二人随后的三世情缘,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作出了铺垫。其中关于林黛玉眼睛和眉毛的描写,让我们从侧面体会出黛玉的思想与命运。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女娲补天所剩下的唯一一块无用又自责的石头,也体现了作者曹雪芹因家族败落无法通过仕途实现理想、服务社会的遗憾之情。饮食受到宗法和当时社会的影响,其中关于贾府饮食等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其作为钟鸣鼎食之家的兴盛,也将食物与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从中可以窥探一二。马教授不仅将国内外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描写作对比,还将国外饮食与红楼饮食进行比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中对爱情的描写,莫过于宝黛二人之间的恋情了。曹雪芹对二人爱情的描写是精神上的描写,两人的爱情是思想上的共鸣。薛宝钗与林黛玉的爱情观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体现了宝黛二人感情间的温馨与美好。马瑞芳认为,大家应该从时代背景出发去解读,不要用现代眼光来看待封建时期的爱情。关于睡眠,最经典的就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红楼梦》中在开始就已经预示了所有人的命运,懂其悲仍观其悲,能让大家一遍又一遍的品读,这说明了我国古代文学家的文化素养和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最后一件人生大事则是死亡,其中关于秦可卿之死和贾府出殡的描写,也从侧面体现了贾府的兴盛。
此外,马瑞芳认为《红楼梦》一书中共有三条线索,分别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贾府的兴衰以及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马教授也分别遵循三条线索对《红楼梦》进行了解读。马瑞芳强调,《红楼梦》不仅是最好的中国故事,也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中国故事,她鼓励我们通过其中的诗词歌赋来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随后,在场同学也就相关内容与马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讲座的最后,王爱国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通识教育和知识是大学生应接受并掌握的。品读《红楼梦》等经典名著就是掌握通识知识的方法之一。大家在阅读国内外经典作品时,要从中发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就像马瑞芳教授对《红楼梦》的解读一样,不仅需要阅读,还要精读、细读、品读,这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和指导意义。同时王院长勉励大家扬弃铜臭,品读墨香,做一个懂得琴棋书画的现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