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院长与您聊会计
2020-04-18 10:51:21
浏览:780

    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以后,广大考生增加了选择心仪专业的机会,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和不便。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我院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四个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特色与优势等情况,我们专门邀请学院院长、相关系部主任就大家普遍关心的相关专业问题,采用一问一答形式,与您聊聊专业问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爱国教授,与您聊聊会计专业。

Q1说起会计这两个字眼,相信很多考生都不会觉得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机会是与会计打交道的。但是,从志愿填报角度,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是会计专业,只是简单地认为会计就是管钱的、就是算账的、就是账房先生。王教授,在这里,我们想先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会计专业。

A1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一个专业,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具体就是为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培养和输送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家知道,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或专才教育,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普遍实行的通识或通才教育有本质的区别。专业教育贯穿的是职业思维,强调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系统性培养和训练。通识成分少,专才成分多。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中,会计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非常务实,很接地气的专业。

Q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科这个词,但是,很多考生并不十分清楚学科专业的不同,也不清楚会计专业毕业后应该获得什么学位。我们想请您简要解释一下。

A2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教育,而且同时也是一种学位教育,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从学位教育角度讲,会计是一门科学,一门研究会计现象、发现会计规律的经济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新中国成立后、1997年以前,会计学属于社会科学中的经济科学范畴,是经济学门类下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1997年以后,教育部增列了管理学门类,会计学成为管理学门类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具体就是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可以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需要说明的是,学位教育贯穿的是科学思维,注重的是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熏陶、浸染和养成。

Q3经过您的这番梳理,让我们对于会计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其他很多新兴的专业相比,会计专业应该说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专业。王教授,从您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来说,您觉得,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呢?

A3这个话题问的很好。目前我们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来设计的。专业课中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经济学、管理学等原理方面的知识;专业必修课,也就是能够体现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等七门课程。一般来说,只要系统学习和掌握了这些课程知识,大学毕业后就能胜任会计核算和初级会计管理工作。

但是,各位考生现在可能已经深切感受到了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存在和普遍应用,可能已经预感或体会到了一个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万物互联为特征的智能时代的到来。可以肯定地讲,这届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与现在会有很大不同,与会计紧密相关的商业模式将会由农耕文明时代的状思维和状结构、工业文明时代的线性思维和线状结构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性思维和状结构转变;生产模式将会由工业文明时代的存货式、订单式生产向以消费者个人偏好和个性化需求牵引的实时化、后推式生产转变;管理模式将会由以价值链、科层化、标准化、同质化、闭环式为特征的机械管理即所谓的科学管理向以自组织、扁平化、精准性、异质化、开环式为特征的智能管理转变。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或将要发生根本性和结构性变化,会计核算工作将逐渐被自动机所取代,会计管理功能,也就是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税收筹划、流程外包、数据分析、战略财务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将会更加重要。记账、算账、报账这些前端会计岗位在特大型、集团化企业将会消失,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中高端会计岗位将会越来越多。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会计逻辑和会计技能,侧重法治思维、契约精神、道德情操、团队意识、文化认同、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终身学习和信息及通讯技术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塑造,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能力,侧重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数据处理、涉税事务、资金管理、信息技术、业务执行和财务分析等专业能力的提升。

Q4在管理类专业中,会计是非常受社会欢迎的专业。请问王教授,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呢?

A4确实是这样,会计学是目前管理类专业中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长欢迎的传统优势专业,生源质量和就业前景一直非常好。山东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是山东省最早的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专业,也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会计学是山东省最早的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20%,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为了应对第四次科技浪潮和教育国际化趋势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次即将或已经到了的会计转型发展中,我们根据学生申报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设立智能会计方向班会计国际实验班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行分类分层教育。具体,一是与浪潮集团采用资源嵌入模式开展一体化办学,为优秀在校理科新生提供智慧化、创新型学习机会和条件;二是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和新西兰梅西大学采用“2+2”模式合作办学,为条件成熟的在校新生提供国外求学便利,增加双校园文化经历。两种办学模式,都采用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专班制,单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合作,通过设立奖学金等形式,为会计专业学生创造劳动训练和场景化实践实训的条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上手能力。

Q5听了您的这些介绍,我们对会计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王教授,您可否给广大考生在填报会计专业志愿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或建议呢?

A5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以后,广大考生增加了选择自己心仪专业的机会,但是也给考生带来了一些不便和不确定性。是选择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还是选择综合性大学或其他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考虑不考虑城市或地域。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很难权衡。

单就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而言,前者除个别学校外,会计专业开设时间大多都比较晚,一般在20世纪90年代,这类学校借助历史文化、自身平台、学科综合和人才聚集等优势,多数学校的会计专业发展尤其是交叉发展比较迅速,复合性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后者除个别学校外,一经恢复办学多数院校就开设了会计专业,当时是按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来开设的,这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开办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专业教师云集,校友资源丰富,会计文化浓郁。当然,这样来描述,不一定完全正确,只是一些粗浅的感受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Q6从您的话语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会计虽然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严峻挑战,但是会计专业依然是为社会所需求的热门专业。作为一名资深会计教育工作者,对未来有志于踏上会计专业道路的青年学子,您内心有着怎样的期望和寄语呢?

A6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选择会计专业就是人生中最紧要的那一步。作为一位从事会计教育三十多年的一线教师,真诚的希望有志于会计事业的考生们,选定会计专业,相约山财大、加盟会计院,把会计这种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商业世界的底色,也就是现代商业繁荣发展的记录技术基础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及底层规则,学习好、传承好、发展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幸福。与大家共勉!


王爱国,1964生,现任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后。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理事,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含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任委员和山东省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会计学重点学科(首批)首席专家、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专家、山东智库联盟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目前主要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碳会计、碳审计和生态文明审计。出版《会计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1995)、《成本会计理论研究》(1999)、《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2011)和《碳交易市场、碳会计核算及碳社会责任问题研究》(2017)等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5篇、《新华文摘》摘登2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委托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4项、省自科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过会计学的省级教学团队(2006)、省级品牌专业(2006)、国家级特色专业(2007)、泰山学者设岗专业(2008)、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0)、省级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2015)和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201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