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轻拂,万物复苏,不仅大自然换上了斑斓的新装,我们的心田也悄然绽放出对生活的无限憧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温柔的话语,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日常的琐碎,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用碎片拼接出心中的宇宙,让青春的风采在诗行间跃动。为了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会计学院特此举办“意剪生活画,诗写青春风”拼贴诗主题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22级同学们精心构筑的拼贴诗世界吧。
审计2203班周彤
这首以"生命"为主题的拼贴诗,通过文字排列与留白的视觉张力,构建了一棵意象之树。我将"可能"作为枝桠上的果实,用碎片化语言捕捉生命的多元状态——"鸟的眼睛"是微观视角的觉醒,"一万次的春和景明"隐喻循环中的永恒新生。形式设计上,词语间距形成的负空间犹如树冠的光影,英文"Nice Day"的突然介入,暗示现代生活里中西语境的共生。下半部分以"可以"的排比展开生命的不同存在方式:如沸水般的炽热与小火慢炖的温润同在,盛放的喧哗与静默的绽放共存。最后"繁星闪烁"既是对树上"小花"的呼应,又将视线引向更浩瀚的维度。全诗试图用文字的枝干托起那些无法言说的生命震颤,让读者在阅读的移步换景中,感受生命如树般向上生长又向下扎根的双重力量。
注会2201班刘梦瑶
《春》的创作灵感是以自然意象与人文哲思的交织为核心,通过碎片化的语言拼贴出生命的韧性与希望。诗中意象来源于对日春天瞬间的捕捉——玉兰树的“喷嚏”将凋零转化为动态的艺术;白色花瓣成为“休止符”,暗示结束亦是新生的前奏。“向下”与“向上”的辩证,隐喻人生起伏的本质,而荆棘中的“怒放”与混凝土裂缝里的“蒲公英”则构成对困境中生命力的礼赞。四月与暴雨的意象,呼应了时间不可阻挡的流逝,但“淋不湿今天的我们”一句,以反叛的姿态宣告当下的永恒。最后,“彩色的春天”将抽象的希望具象化,暗示每一天都蕴含重新开始的可能。
在进行设计时,采用大量花瓣和野草点缀在诗的周围,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体现出生命像野草般旺盛,像花开般灿烂的寓意。
综上,诗歌的整体思想为: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是人生的常态。为梦想狂奔的路上,有风急雨骤,也有孤夜寂寥。逆境并不可怕,越过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难关,我们终将乘风破浪,不负韶华时光。
资产评估2201班姚海宁
我创作的这首拼贴诗叫《正义终会迎来春天》,创作的灵感来源是来自近期一个刑事案件-三岁男童虐待致死案。
在2024年那个悲恸的9月4日,上海的天空似也被阴霾笼罩,3岁的黄梓澈,这个本应在爱里肆意奔跑、在阳光下尽情欢笑的小男孩,因长期遭受父亲女友赵某的残忍虐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他的离去,如一道尖锐的伤口,划在社会的心上,每一个听闻此事的人,心中皆是愤怒与悲痛。
当小梓澈的母亲马女士,这位坚强却又无比心碎的妈妈,看到孩子身上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那些新旧交错、密密麻麻的伤口,像是恶魔留下的爪印,她的世界轰然崩塌。曾经,她或许无数次在梦中编织着孩子的未来,可如今,所有的憧憬都化为了泡影,只剩无尽的绝望与哀伤。而孩子生父黄某的冷漠,在孩子住院期间竟还与赵某秀恩爱,更是让人寒心彻骨,他的行为,彻底背离了为人父的责任,也挑战着人伦道德的底线。
赵某的虐待行为,被监控视频一一记录,视频中的画面,每一帧都刺痛着公众的心。她用手、用拖鞋、用棍子,一次次地挥向那个弱小无助的身躯,在炎热的夏日,也不让孩子穿短袖,只为了遮掩那些伤痕。小梓澈在她的折磨下,经常饥饿难耐,甚至要向邻居讨饭吃,他小小的世界,本应充满糖果与欢笑,却被恐惧与痛苦填满。
好在,法律的天平不会倾斜,正义的车轮不会停歇。赵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检方也将以虐待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尽管一审宣判日期尚未确定,但我们坚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裁决。就像乌云终会被阳光穿透,黑暗终会被光明驱散,正义的春天必将到来。
会计2204班张文琛
收集城市与荒野的春日切片——行道树修剪下的青皮碎屑、撕碎的公园风筝登记表、褪色的草莓标签、融雪后的沥青颗粒。以地质断层图分层逻辑重组季节,用气象云图半透明衬纸映出植物纤维的毛细血管,让钢筋森林与草木呼吸在同一个剖面中共振。
全诗最终在物质材料的对抗中达成平衡,如同柳枝用柠檬黄虚线缝合天地。当桐花汁液在指腹留下淡紫印痕,我们终于读懂:春天从来不是被书写的客体,而是所有破碎事物重新组织自身逻辑的元语言。
审计2203班王薛艺
这首诗以“日落”为起点,展开一幅充满怀旧与哲思的生命图景。柿子树下的“数星星”是记忆的锚点,将瞬间定格为永恒,而“夜幕星辰的凝视”则赋予平凡时刻神性的微光。诗中“留下一点什么”与“什么也不做”形成张力,暗喻人生在行动与静观之间的摇摆——生活的意义或许不在刻意的留存,而在无言的凝视中自然显现。
“生活的图景”同时铺展于“地上”与“天上”,暗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维度。后半段引入超现实的“时光机”意象,在“世界崩溃”的假设下,人依然执着于旧日姿态,如同“搂住虚幻的梦境”,揭示记忆既是对抗时间流逝的盾牌,也是困住自我的牢笼。全诗以细腻的意象群和留白句式,让温暖与荒诞共生,最终在虚实交叠中叩问:我们真正能握住的,究竟是星辰,还是投映星辰的那片夜空?
22智会王永嘉
生活有偶然的雾,谢谢我的朋友陪着我走过的每一场潮湿。那些往昔岁月如潮水般退去,一切快乐和痛苦都模糊后,时光却为我留下了最好的奇迹。
因为多重因素,早期是一个对情感比较淡漠的人,因此说我的月亮是从荒漠中分境出来的。可以说是朋友手把手托举起这个“月亮”,这过程中自然经过种种变数,但我期盼着我的月亮成熟的那一天,我将以一个完备而独立的人格去与我的朋友相惜。
从前期盼一份友情如同期盼一个诗人,要它精彩跌宕又直击灵魂。但我们的友谊,我期盼它如同父母期盼一个孩子,我希望它只是像圆月,像一个简单又俗套的大团圆喜剧,就这么健康且美好着。
22智会徐嘉鸿
在创作这首拼贴诗时,我深受启发,想要通过文字和图像的结合,探索生命的深邃与丰富。我选择了“树”作为生命的象征,因为树在我心中代表了成长、坚韧和变化,这些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生命,对我而言,是一种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它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正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干都是生命故事的一部分,它们在时间的流转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生命也如同四季更替,有时是春天的生机勃勃,有时是秋天的沉静内敛。它既可以是喧嚣沸腾的,也可以是小火慢煮的,充满了动态和静态的对比。
在设计这首诗的背景时,我决定使用相册中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拍到的树的照片。这些照片经过抠图修图,重新拼成一棵树,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每张照片都是生命故事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棵充满可能的树。在创作过程中,我试图捕捉生命的不同面貌。诗中的每一句都是我对生命的不同方面的思考和表达。我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传达出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它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和变化。
“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生命无限可能性的信仰。“是鸟的眼睛”,这句话象征着生命的观察和感知。“一万次的春和景明”,这句话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重复。“可以是喧嚣沸腾,可以是小火慢煮”,这句话表达了生命的活力和激情,以及它的平和和宁静。“可以盛满热烈表达,也可以有静悄悄绽放的小花”,这句话表达了生命的细腻和温柔。
通过这首诗,我希望能够传达出我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生命是多样的,是丰富的,是充满可能性的。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发现生命的美好,享受生命的多样性。
财务管理2201班谢欣然
《在月光与银河之间》是以"月光"与"银河"为核心意象,构建现实与超现实交织的诗意空间。在做这首诗时希望其中的意象能够象征一些含义,比如月光象征冷寂疏离,银河代表浩瀚浪漫,自然意象如"风是透明的河流"则赋予情感动态。时空在"十八岁的杜鹃花丛"与"山顶相聚"间跳跃,展现对纯真的眷恋与现实的疏离。整篇诗歌想要诠释爱的炽烈与沉寂,最终升华为"无尽的苍穹","孤独如云"的结尾揭示生命易逝的本质。希望能够运用碎片化叙事与矛盾修辞形成独特张力,在宇宙宏大与个体渺小间,与各位同学探讨爱作为短暂火花与永恒追问的双重性。
这首诗以三毛式的流浪情怀为基调,构建了一个关于自由、时间与归宿的哲思空间,比如在开篇"跑出生活的轨道"一句,是意为要以挣脱的姿态对待生活,将生命喻为飘向撒哈拉的沙粒,暗喻个体在时空约束中对永恒的追寻。在第二段中,我用书上本就有的"黄昏/自由/忘记"的意象链来揭示自由的双重性——既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又需以一生为代价来参透。中段"岁月极美"的顿悟,通过四季轮回的意象,道出存在主义式的生命感悟:真正的美源于流逝的必然性。末段"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深化流浪主题,我认为沙漠作为终极意象的包容者,既收容无着的沙粒(个体),也接纳所有情感投射(注解与远方),最终在存在与虚无间达成诗意平衡。想要通过以"沙-沙漠"作为核心的诗中意象,完成从逃逸生活到接纳生命的精神闭环。
会计2204班张家宁
拼贴诗围绕“民勤沙漠绿洲 ”展开,展现了青年在沙漠治理中的担当。
以展现青年担当与沙漠治理成果为核心。开篇从“荒芜里”“朝气蓬勃”引出少年“穿过荒野”,体现其在艰苦环境中的无畏探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点明主旨,强调青年使命。接着描述“沙退绿进”“种下希望之林” ,展现治理成果。“禾下乘凉梦” 既呼应治沙又关联农业梦想。结尾“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通过重复强化青年责任,表达对新一代接力奋斗、守护绿洲、助力民族复兴的期许,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
会计2201班冯之迅
这首拼贴诗以朴树、许巍、赵雷、逃跑计划等具有自由精神的歌手歌词为素材,通过自由搭配但不失秩序重新组合,构建了一幅青春的立体图景。这些歌手作品中的共同特质——对远方的渴望、现实的困顿、不妥协的反抗,以及最终的精神觉醒,构成了诗歌的情感脉络。
拼接诗以朴树的“仗剑天涯”和汪峰的“像梦一样自由”开篇,勾勒出青春的浪漫底色,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则投下一缕孤独的光晕。中段,朴树的“山和大海”与新裤子“模糊的梦”形成强烈反差,汪峰的诘问如惊雷炸响,而赵雷“永远年轻”的呐喊则成为黑暗中的火把。
转折处,许巍的“穿过幽暗岁月”与邓紫棋的“和世界不一样”形成对话,前者直面成长的创痛,后者宣告自我的觉醒。最终,Beyond的“高歌千里”与开篇遥相呼应,此时的自由已褪去稚气,沉淀为历经沧桑后的坚定。这些歌词在新的语境中碰撞,既保留了原作的灵魂,又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完成了一曲关于青春追寻的动人交响。
每一句精心拼凑的诗句,每一张承载感知的图片,都化作了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位诗人,静待被生活的点滴唤醒。让我们怀揣这份诗意,继续漫步在生活的道路上,以一颗敏感而温暖的心,去捕捉每一个平凡中的不凡,去创造、去珍惜、去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因为,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那片属于我们的诗和远方的田野,等我们去探索,去书写,去深情相拥。
文/参赛者 辛彦青 徐心宇 崔悦 孙令臻
图/参赛者
美编/万雪睿
编审/张贞梅 郭超 温兆中 董璇
终审/任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