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青年教师石翔燕(第一作者)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与企业金融化》和《企业金融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在《会计研究》(2023年第2期)和《中国会计评论》(2022年第3期)发表。上述期刊分别为我校A1类和A2类期刊。
《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与企业金融化》一文以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为切入点, 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金融性质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化程度。(2)控股股东金融性质会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主要提高了保值性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同时,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融资约束程度较轻的企业。这说明,金融控股股东投资金融资产的主要动机是利润追逐。(3)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增加母公司层面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投资,是金融控股股东提高企业金融化程度的重要影响渠道。(4)异质性分析发现,控股股东金融性质对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实体投资环境不佳以及不存在信贷歧视的企业。(5)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与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金融股东控股的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边际效应更大。文章从控股股东金融性质的视角拓展了企业金融化微观驱动因素的研究, 对政府引导经济 “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企业金融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一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越大,收取的审计费用越多。进一步地,文章将金融资产按照期限进行分类,发现长期金融资产持有份额越高的企业,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越显著;分组回归检验后发现,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市场套利空间越大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越显著。这说明,审计师能够准确识别投机性金融资产投资带来的风险,并对此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决策。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挤压企业投资,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审计师的上述风险应对行为。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有关金融化经济后果和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领域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