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告 >> 正文
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应我院邀请进行学术交流
2020-12-09 16:27:37
浏览:215

2019年5月10日下午,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应我院邀请,在燕山校区逸夫楼Y206作题为《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理论演进与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孙文刚副院长主持,会计学院部分老师以及2018级部分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刘志远教授是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理事,在风险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首先,刘教授指出风险大致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风险,强调风险表现为收益或回报的不确定性;二是狭义风险,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此外,刘教授认为,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如果期望获得高收益,就只能通过承担高风险来实现,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则体现了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将财务资源投入到高风险的经营和投资项目中。

刘教授指出,企业风险承担研究演进经历了代理理论、高阶理论、行为理论、行为代理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能力基础理论这6个理论阶段。首先,代理理论是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的理论起点,它关注的是股东与管理层的理性特征。由第一类代理问题引发的管理者与股东对风险承担态度的不一致,导致了企业风险承担问题的产生。而为了克服管理者的风险规避倾向,代理理论主要从激励和监督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此外,由第二类代理问题引发的大小股东对风险承担态度的不一致,也会影响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紧接着,刘教授认为,债权人保护的提高及债务契约的增强会抑制企业风险承担,但债务契约执行越严格,企业风险转移问题可能更严重,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承担风险。

接下来,刘教授基于其他理论对企业风险承担研究问题进行了阐述。刘教授指出,高阶理论是从管理层的有限理性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层并不总是风险规避的,其对现实的认知会影响其决策;行为理论关注股东与管理层的非理性特征,认为管理者的心理认知偏差(心理账户、锚定效应、禀赋效应)会影响其风险偏好,进而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行为代理理论认为管理者是损失厌恶的,因而在公司经营决策中会更加注重避免现有财富的损失,而不是追求更多的未来财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则考察非经济收益——社会情感财富对于家族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影响;而能力基础理论则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关于企业同质的假设,认识到能力不同对于企业风险承担的巨大影响。

最后,刘教授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思考。第一是风险承担决策的理论框架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构筑一个包括动机、能力、预期后果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第二是风险承担本身的问题,具体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出现是否会对风险的内涵和外延造成比较重要的影响以及有无最优的风险承担水平等问题。第三是管理者的风险偏好问题,具体包括:管理者的理性与非理性如何结合、管理层个体与管理团队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选择等问题。第四是董事会的风险偏好问题,如董事会在涉及企业风险承担问题时,如何平衡决策者与监督者这两类角色。第五是股东的风险偏好问题,如什么样的机制能够缓解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风险代理冲突。此外,未来研究也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分析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

临近结束,刘教授建议同学们在建立经济模型时,应符合常理,不能偏离经济现实,这样才能解释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刘教授鼓励大家应有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并要善于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以期最终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